戈壁创投徐晨:如何获得高投资回报,我的建议是不跟热点,保持独立思考
【内容摘要】退出时机很重要,要么退早了,要么退晚了,退出机会出现的时候你怎么选,是挺纠结的事儿。
戈壁创投自成一派,无论市场如何,坚守自己的规则。有些坚决不做,凭借自律,他们的投资回报可观。行业热点出现,急不可待的扩张真的是一件好事吗?今天我们为你分享的是徐晨的故事,儒雅书生气质的他如何看待飞速变化的市场。
不干预创业者
戈壁坚持数据化和量化,我们还是强调多看行业里的公司,多进行横向比较。尽管现在某些行业的阶段还比较早,商业化程度比较低,融资也不活跃,但还是能够找到对比标的。
我们只投早期A轮,最多到B轮。有的项目可能很好,但D轮进去后会发现回报率只有2-3倍,连成本也赚不回来。
到现在为止,我们每年整体投资的项目大概50多个,比起很多投早期的机构,我们投的确实很少。如果单从公司管理的资金量和体量来看的话,我们可以投很多,但我们还是选择按照我们最初的做法,只选觉得好的,精的项目;我们也不是什么行业都关注,我们只关注我们能够搞明白的。能力范围、投资重点, 我们很明确。
我们的投资速度不算快,规模也不算大,对创业者也不是撒手不管,该提意见提意见,但相对开放。好多投资人对创业者的态度就是,不按照他的做,就会发生冲突。我不是这样,我愿意抱着开放的心态,以管理的心态来提意见,但以非管理者的心态来看结果,不干预创业者太多。我从专业的角度提了意见,你不一定要照着做。在戈壁内部也是这样,管理者给出可行的意见,最后做不做取决于员工。
我们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基金,有很多机会可以选择和某一个大机构绑定,但我们放弃了。戈壁是一个非常有纪律的基金,有些事儿我们坚决不做,有些事我们坚决执行。
行业洗牌加剧,如何立足?
很多人急功近利,看到什么东西大家在关注就做了,这是这两年比较明显的现象。真正优质的创业者其实没那么多。好多人不明白怎么回事儿,看到一个趋势,一看门槛也没那么高,没有太高的技术含量,也不需要太大的经济成本,就跳进来,一开始给大家的感觉能赚钱,但到后来惨烈的多,进来好多人,也出去好多人。
市场的波动加剧,以前三四年行业可能面临洗牌,现在更快。我觉得原因有两个:第一,好多投资者希望用钱买时间,提早入场,越早建立壁垒越好,经过一两年发展,对行业有个更深刻的认识之后,觉得不确定因素太多了。后面持观望态度的人,可能就没那么大勇气进入到这个行业。
第二,新技术、新模式一旦出现,就会对之前的模式产生很大冲击,行业周期迭代在加快。
为了适应市场,我们看项目的标准可能也会发生改变。抛开他们的逻辑,建立自己的逻辑,不在他们的系统里生存。
很多人说中国是C端特别大的市场,但现在最大的问题,中国已经过了人口红利期。C端的毛利一定程度上还是很低的,你的品牌溢价有,但不会特别高,并且这个情况短期不会有改变。
与其做一个不断需要竞争的市场,不如把后面基础设施先服务好,投入B端市场,提供了更好的服务以后,才会有更多溢价的产品,获得更多的机会。
不能抱着看三五年的心态投一个两年的项目
如果风口前期我们没有抓住,等风口起来了我们也就不去,跟着大家去炒热市场我觉得这种意义不大。坚持自己独立的判断,对我们来说很重要。
很多人都有从众心理,大家都投了,那我也投一把。生怕错过,没赶上这一波。没投ofo,也不后悔,为什么呢?这和我想的共享经济不太一样。你自己买车怎么能叫共享经济,我给它的定位,就是一个出行服务公司,服务学生。
关于它的盈利,我有两点疑虑:第一,使用频次是否足够高;第二,损坏率是否低。现在看起来这两点还需要时间验证。
对大热门,大家基本不太看技术,都是看概念性的东西,只要有概念就行,没人太深究到底是什么样的。
现在的爆点可能是充电宝,大家觉得这是好项目。但这可能不会是一个长期市场,这个行业已经非常成熟了,产品形态也已经迭代过好多了。现在生产或者技术已经不是壁垒了,三年后充电宝什么样,大概还是这个样子。没有什么对错,最重要的是你不能错位,不能抱着看三五年的心态投一个两年的项目。
我们看企业,希望跳开短周期的的快速迭代,回到VC最该做的事儿,和公司一起走个三到五年,有一个阶段性的发展。
投资人最关键的是要有独立的思维模式和精准的直觉,而不是遵循别人的判断。如果投资真能复制,每次巴菲特开完股东大会,就会诞生新一批的巴菲特,可事实并没有。从现成的知识中直接拿结果,没意义。
我去年用的模式今年可能就不用了,投这个行业用这个模式,投那个行业用那个模式,我自己也在不断调整。一切都没有定论,需要探索。
关于退出,能退就退,别贪婪
早期VC的优点当然就是进入早,成本相对低,弹性和灵活性比较大。有人觉得越长持有越好,但我觉得一个早期VC,本身要保持正态的运作,基金时间是有限的,我们多数给它五年期限,到了五年能退出已经很不错了。
2004年,我投资了灵图,这是一家做地图的网站,类似高德,是不错的投资标的。在06、07年的时候有一家欧洲的公司收购,价钱也合适,但是觉得再坚持会更好。后来灵图采取了激进的发展策略,犯了一些错误。如果那时候卖掉,可能整个竞争格局就不一样了。
退出时机很重要,要么退早了,要么退晚了,退出机会出现的时候你怎么选,是挺纠结的事儿。
现在的市场环境,你会发现公司价格炒得巨高,退出金额非常少,全是纸上富贵,都在账面上,钱一分都没还给投资者。公司价值并不一定反映公司真正的价值,能退出还是应该选择退出。你很难预测将来3-5年市场会怎么发展。
公司到了一定阶段有更大投资者进来,我们的位置会发生一定变化,但我们和创业者的关系,对公司的认知没有太大变化。只不过从公司来看,可能要做些调整。
到目前为止,我们没有因为退出和创业者反目的情况。举个例子,如果成熟阶段的公司公开让原来老投资者退,你一退不光是资金退出的问题,大家会对这个公司产生一些看法。所以尽量选择在不伤害公司的时候退,这也是我们一直秉承的。
回报达到预期了,后面的钱留给别人去赚,我们不可能把钱全赚完。退早我们也就认了,不能每次退出都是最高点。
文章来源:投融界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