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瓴资本张磊:中国高科技投资进入“下半场”,基础科学是各个产业的基础
【内容摘要】未来论坛今天颁发出两个奖,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大奖设立,其实这是企业家和科学家跨界合作的一次圆满体现。我们需要有做事业的人,也必须要有一批专注于基础科学教育和研究创新的人,旨在提高全民的基本科学素养。
中国企业界群体对待科学的态度正在觉醒。
1月15日,未来论坛2017年年会及未来科技大奖颁发盛典在北京举行,今年年会最重要的环节是首届未来科学大奖的颁发。未来科学大奖自2016年正式宣布成立以来,在科学界和媒体界产生极大反响,被誉为“中国的诺贝尔奖”。首届未来科学大奖设立生命科学和物质科学两大奖项,历经一年时间的严格提名、筛选和科学委员会的数轮评审后,在2016年9月19日宣布了获奖名单,获奖人分别是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卢煜明和清华大学教授薛其坤。
高瓴资本创始人兼CEO张磊是未来科学大奖的倡议发起人和奖金出资人之一。未来科学大奖是国内第一个由企业家和科学家发起设立的民间科学奖项,以往企业家和投资人只会选择可商业化的科学成果进行商业化,未来科学大奖的设立可以说是中国企业家群体的一种觉醒和进步。对此,张磊表示,未来科学大奖关注的是基础科学的发展以及对于人类社会长期的影响,这是一切科学发展的基础。
记者就未来科学大奖的创办过程和意义独家采访了张磊,以下是采访实录。
问:饶毅教授在一篇讲述未来论坛和未来科学大奖创办历程的文章《一个勇敢的开始:未来科学大奖诞生记》里,提到其实是您在2015年向未来论坛理事会提出了设立未来科学大奖的想法。请问您当时是怎么想到要去设立这样一个奖项的?
张磊:我此前了解过国际上一些知名的科学大奖,比如诺贝尔奖、图灵奖、菲尔兹奖以及科学突破奖,包括香港的邵逸夫奖和台湾的唐奖,这些奖项都是民间奖项,由个人、家族或是民间组织创办。我们也看到这些民间设立的大奖在学术界和国际上的影响力非常巨大,非政府背景的科学奖项所能及。这些奖项的颁发都会在公众之中引发很大的关注,在学术界也是很重要的事件。
但是,中国大陆还没有这样一个民间创立的科学奖项。因此我一直有“做一个中国自己的科学大奖”的夙愿。我此前也跟其他科学界的专家们讨论过这一想法,但苦于没有实施和组织团队,直到2015年1月20日未来论坛创立,我觉得未来论坛正是一个绝佳的平台。因此我在未来论坛的创立大会上提出了这一想法,很幸运的是理事们都很赞成创立大奖,通过科学家们和企业家们的共同努力,大奖终于在2016年的未来论坛年会上诞生。
问:在全民都在追逐商业财富的时代,科学的价值在哪里?
张磊:未来论坛今天颁发出两个奖,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大奖设立,其实这是企业家和科学家跨界合作的一次圆满体现。我们需要有做事业的人,也必须要有一批专注于基础科学教育和研究创新的人,旨在提高全民的基本科学素养。
我们尊重科学,也要看到科学家的重要性,看到科学家们所做的贡献。但是我们发现中国的很多科学家都是默默地做了很多事情,但是公众并不知道。因此,我们创立未来科学大奖,也是对科学家和科学精神的一种传播。让金子尽早发光,更好地发光,也是我们这一代“做事业”的企业家应该担负的责任。我们希望创造一个更为灵活、更有效率的奖励机制,去支持科学家,支持中国前沿科学事业的发展。
未来,我们可能需要既有商业头脑和人文精神的科学家,也需要具有科学知识、尊重科学的企业家,能够和科学家一起去工作;同时,我们也应该想办法把像北大、清华、中科院这样机构的科研成果,通过像我们这样的投资机构,进行链接和转化,应用于企业,提高经济生产力。
科学研究可以开拓人类的认知边界,也可以运用于产业。未来论坛也是连接科学界与企业界的一个桥梁。
问:未来论坛专注两大问题:第一是科学发现,第二是教育。今天您在《面向人、世界和未来的创新教育》的分论坛讨论中呼吁教育的供给侧改革,您认为未来科学大奖对于中国的教育事业的意义何在?
张磊:科学研究带来新知识和新技术的积累,而这些知识和技术需要人才进行传承,将创新延续下去,这就需要教育。我们当时设立这个大奖,一个很重要的想法就是,一方面要奖励那些做研究、做创新的科学家,另一方面要使这些科学家将来能够成为榜样,让他们去影响年轻人,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来做科学研究。我们觉得未来科学大奖对于年轻人的引导,是最大的外部效应。另外,首届获奖的科学家薛其坤和卢煜明都是大学教授,我们也希望颁布这一奖项能够鼓舞到他们的学生,能够吸引更多中国大学的优秀青年学子投身科学创新。
我之前就提出过一句口号:science is fun,science is cool,就是希望中国的年轻人们更多地把兴趣投向科学。目前我们大奖的评选对象是大中华地区的科学家,但是我们希望未来科学大奖能够成为国内乃至全球最具有影响力、最有激情、最好玩又最具有人文关怀的科学大奖。
问:未来科学大奖的奖项设置是如何产生的?如何保证企业家对未来科技大奖的支持的持续性?
张磊:首先我们根据基础科学的特质设置奖项,提出奖项设置意向后,召集企业家认捐,每组3-4位企业家,这其中有众筹的概念也有跨界的概念。未来,我们将组织捐赠基金的形式,使其标准化,并建立长期运转机制。
问:本届生命科学大奖和物质科学大奖的获奖者卢煜明教授和薛其坤教授做出了哪些贡献?您如何评价他们取得的成绩?
张磊:首届获奖者卢煜明教授和薛其坤教授都是非常优秀的科学家,在生命科学和物质科学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其实早在2012年,薛其坤教授带领团队首次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杨振宁先生就称赞这是诺贝尔奖级的发现,此次获得“中国的诺贝尔奖”,可谓是实至名归。
两位教授的研究扩展了人类的认知边界,并且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仅对于科学理论具有意义,还可以被应用于实践。例如卢煜明教授的研究在孕妇血液中发现了胎儿的游离DNA,开创了“无创产前胎儿基因检查”,避免了羊水穿刺对胎儿造成的伤害。
薛其坤教授利用分子束外延技术,在对奇特量子现象的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可用于新材料领域。因此两位的研究都具有极大的实用价值。我们礼赞科学家,就是因为科学家为人类提供了无穷的想象力,用他们的创新研究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问:作为“未来科技大奖”的支持者,企业家正在积极参与未来科技的发展,在您看来未来的入口在哪里?在模式创新已经“无新可创”的当下,中国高科技投资的未来将投向哪里?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物质科学,从投资的角度看哪一个将是未来重点投资方向?
张磊:我们创立这一大奖的时候把它取名“未来”,“未来”这两个字,本身已经充满了想象空间,我们人类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也从未停止。大家常常在讨论,未来的入口在哪里?我认为,不管是互联网,还是人工智能,或是其他的新技术,一切的基础都是科学。我倡议设立这一大奖,目的是为了奖励那些专注于基础研究和创新的人才,让社会更多地注意到科学家、让社会大众的注意力往科学家和科学教育进步上做转移,带动整个社会重视科学、重视人才的风气,我认为这才是能给社会进步带来重大变革的重要力量。
基础科学虽然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它是各个产业的基础,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基础。我们发现中国很早期的成功是商业模式的成功而不是科学技术的成功,现在中国的高科技投资进入了“下半场”,并不是简单的商业模式的取巧,而是真正的高科技驱动的时代。设立未来科学大奖不仅仅是奖励几个人,而是希望推动整个科学事业的发展,从而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
文章来源:投融界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